23/05/2021

尋找我的Caledonia(上)

2015年的下半年,我一共用了六個機場(渥太華、多倫多、溫哥華、洛杉磯、香港及日本東京羽田)
及兩個港口(香港和台中;雖然遊船也有停泊基隆港,不過我跟爸媽沒有落船遊玩)

第一個旅程是九月初由渥太華到洛杉磯,然後因為香港一政府機構電郵通知我回港考試,於是我立刻由洛杉磯,
到溫哥華轉機前往香港,在香港逗留六天。(我事後都覺得自己笨了——應該先回加拿大,然後翌日回港。)

在溫哥華國際機場坐上前往香港的飛機等待起飛時,我隨意地將耳線插入座位的娛樂系統——當時只有音樂,未有影片提供。
於是我在《音樂》一欄去找合心水的音樂...在《鄉村音樂》之中找到唯一認識的加拿大歌手Johnny Reid的歌,就點著唱。
真是忘了那首歌是哪一首(但那一首絕對是我經常聽,喜歡的歌曲之一)……
清單之中的第二首歌的名字十分簡單:3-2-1。

唱歌的是我當年未認識的年輕,也是來自加拿大的歌手,叫Brett Kissel。
在音樂方面,我是很很難令自己聽不認識的歌手作品——除非之前有人推介。
(不過YouTube及Amazon Music開始改變我這一個「怯懦」,令我發掘更多喜歡的音樂。)
回說《3-2-1》這首歌,可以說是一首「情到濃時昏了腦」的歌。調子輕快,而歌詞容易入腦。
反覆聽了幾次之後,我立刻愛上這首歌。
回港第一件事,就是在iTune(我的是加拿大賬戶)找《3-2-1》… …結果是一口氣買了兩張大碟
(收錄了《3-2-1》的《Started With a Song》及《Pick Me Up》)!

說來,移居加拿大有廿多年,我都是近十年才對加拿大的流行音樂有多一點接觸
(可是我仍未有聆聽我國國寶搖滾樂團The Tragically Hip的歌)。
最初只是偶爾在收音機上聽到好歌,將其收藏在心中(真是沒有發覺電台在DJ介紹歌名!
而那一首歌在多年之後我從iTune上找到——是The Rankin Family的《Roving Gypsy Boy》);
或是在音樂台看到音樂影片(MV; Music Video),覺得好聽,於是守株待兔般等待MV播放,然後錄下來。

只是,人是有一點惰性:縱使我是成長於香港「四大天王」當道的九十年代,不過我不甚喜歡香港的流行音樂。
香港的真是只聽Beyond,然後就是「向北聽」:聽唐朝樂隊、黑豹樂隊、張楚、何勇等——我當年已經接觸一些台灣獨立樂團,
當中包括濁水溪公社。

即使在加拿大生活,我也會找華文音樂聆聽。

讀畢高二,我跟隨家人移民到加拿大升學。在往後為了學業,志向等掙扎的歲月之中,音樂成為舒緩身心的良品;
後來也成為我在寫作之中的「輔助材料」(特別是Bruce Springsteen,Bob Dylan以及他的公子Jakob Dylan的歌)
——有時,我真會在歌詞之中尋找靈感,繼而發展下去。
的確,因為身在外國,聽的歌多是英文為主。雖然在Springsteen的歌之中聽到濃濃的美國情懷,但是我之前以為:
「都是英文歌……聽起來,感覺差不多……」
而那一個時候,我仍會在唐朝的「盛世之夢」之中去找尋我的歸屬感;
卻沒有想到加拿大的音樂也一步一步動搖我對「自己」的看法。

Tagged on: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